佛洛依德曾說,人類自尊在歷史上受到過三次打擊,最初,人類高傲地說人是地球的主宰,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是這個持續千年的驕傲被哥白尼推翻;然後人類說,就算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至少,在地球上的人是地球的主宰,是上帝依其形象創造的世間聖主,但是這個驕傲也只持續了大約四百年就被達爾文的進化論推翻,人類並非上帝的特殊檢選,而只是進化過程偶然的巧遇;然後人類說,就算都是進化的結果,但是人類所具有的理性優於其他生物,所以人仍是進化的最佳產品,然而不過幾年,佛洛依德就再度挑戰人類自尊,認為人的理性僅是冰山顯露於海面的小小鋒芒,真正影響人類言行的是那些理性燭光無法觸及的無意識世界,理性之外的深層心靈才是解析人類靈魂的終極答案。佛洛依德在二十世紀初對探索當事人內在深層心思以及耙梳個人歷史的重視,指引了隨後近百年心理諮商/治療的基本思維,並相信促使當事人「自覺」是重回理性的主要途徑。

     這三次打擊都是以一人之姿挑戰人類的自尊聖碑,然而,二十世紀末期神經心理學與演化心理學卻聯手以整個學門挑戰人類的最後自尊--「自覺」,她/他們相信人類心靈的真正答案存在於我們無法自覺的大腦神經化學運作,且此一運作深受千百萬年來人類為適應環境求取生存的演化歷程所影響。

     那麼像是愛情這樣高度心靈活動的議題也有神經心理學或演化心理學置喙的餘地嗎?國家地理頻道在《愛情生心理》節目曾介紹人類學家海倫費雪,她在《解剖愛情》一書中提到一夫一妻制在大自然中並不常見,只有3%的哺乳動物,才會大費周章的終身廝守拉拔後代,97%的哺乳動物都是見異思遷。在人類身上,史前人類的感情關係多半以族群或家庭為基礎,當時人類效忠的是部落,而不是單一配偶,所以愛情並不重要,不過隨著配偶選擇需要面臨競爭,以及為了維繫配偶身方對彼此的忠誠,使得維護愛戀關係逐漸成為一項重要技能。

     愛究竟從何而來?為何如此讓人無法招架?這一切要從三億年前說起。地球上最早的動物是爬蟲類,他們的大腦只有腦幹、腦髓、腦橋和小腦等幾個基本構造,這樣的大腦僅能維持心肺功能、尋找食物填飽肚子以及發生性行為等基本行為。爬蟲類沒有七情六慾,牠們沒有愛慾、關懷等衝動,因為牠們不需要這些,爬蟲類是卵生動物,而蛋是不需要關愛的,所以爬蟲類的大腦中也沒有愛情的功能。

     到了大約兩億年前出現的晡乳類動物,它們的大腦構造相較於爬蟲類多了些新的東西─視丘、下視丘、海馬體、扣帶迴、腦中膈、杏仁核,總稱為邊緣系統,邊緣系統的作用之一就是讓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將日常生活中的體驗與七情六慾結合起來。情緒是我們的生存機制之一,感情使得我們對日常生活的記憶更加鮮明,讓我們牢牢記著孰可為孰不可為。哺乳類動物出現之後,他們擁有截然不同的繁殖方式,它們會產下柔弱無助的小寶寶,這些小寶寶需要父母悉心照顧,父母必須要能藉著觀察小寶寶而得知小寶寶的需求。當母親哺育嬰兒時,邊緣系統內的情緒機制會將催產素分泌至血液中,此時母親會感受到滿足、愛意,這些感受透過情緒相互聯繫,所以母親便將哺乳視為一種愉悅的經驗,如此一來便確保了小寶寶不會肚子餓,吃飽喝足便讓寶寶在生存戰爭中佔了上風。

     心理學家路易斯博士說:人類因為有了邊緣系統,你便得以區隔妻子和椅子間的不同。

     親子之愛如此,夫妻之愛也一樣,人類腦部透過生物反饋作用達到愛情這個目標:我們首先透過感官得到資訊(看到自己的愛人),這些訊號會被送到視丘進行解讀,若大腦認為這對我們是有好處的,那麼杏仁核便會將此訊息加上正面情緒標籤、加上情緒標籤的經驗,便由海馬體分析、記憶,當你再度看到自己的愛侶,重複接觸相同的刺激,海馬體刺激腦中膈及扣帶迴,它們刺激下視丘將腦內咖(一種天然鴉片有止痛及產生愉悅感覺的功效)分泌入血液中。你的大腦認為愛侶對你有好處,每當你和愛侶共處便會覺得寧靜、放鬆,生物化學使你的人生更美好,而這種生物化質中最重要的就是稱為“催產素”的縮氨酸荷爾蒙(做愛時引發性高潮的就是催產素,母親餵母乳的時候也會刺激催產素的分泌)。催產素讓母親對寶寶滿懷愛意,也讓我們對愛侶一往情深。

     人類的大腦繼續演化,不僅保存了爬蟲類動物及哺乳類動物舊皮質的特色,但最顯著的不同是腦部的體積和新皮質的出現,人類有了新皮質便有了理性思考的能力,讓他們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事物。也讓愛情中多了計較與計算的陰影。

     在算計之下往往衍生出許多愛情關係的變化,很多夫妻關係在第一個孩子出世後便急轉直下,因為此時太太一心只想照顧小孩,兩人的生活漸行漸遠,成為男主外、女主內,以前一塊玩樂的夫妻突然之間成了老爸、老媽。事實上婚姻總是危機四伏,第一個孩子出世之前、第一個孩子出世之後、孩子離家求學工作時、退休後、及住進安養中心之前都容易發生變化,七年之癢並不是離婚的高峰期,只是潛在危機的平均間隔,雪上加霜的是所謂的女性四年之癢;海倫費雪研究了全球97個社會後發現,夫妻常常在婚後四年間勞燕分飛,這是所謂的「反祖現象」,數百萬年以前男女雙方結合相處的時間,至少要將一個孩子養育至脫離嬰兒期,那就差不多是四年。當孩子開始能跟同伴玩耍時,女人就能沒有後顧之憂另尋伴侶了,就生理學的角度而言─找另一個男人來當下一個孩子的爸爸對她比較有利。看來人類的腦部構造幾乎不適合一夫妻廝守到老,和伴侶相處久了會焦躁不安,於是另結新歡。

     但是大腦還有另一個機制,就是邊緣系統對愛情專一的需要,邊緣系統若是無法接收到生理、心理及情緒資訊,讓它得到被愛的感覺就會開始燥動,當邊緣系統失調,體內所有器官都遭受池魚之殃,我們開始覺得胃痛、憂慮,健康惡化。湯瑪斯路易斯博士認為這就是愛侶為什麼希望能長相左右的原因,也是他們分隔兩地時會覺得痛苦、不快的原因。加州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缺乏愛的影響比飲食失調、缺乏運動、過重、甚至抽煙都還嚴重。所以如果你有心要增進自己的健康,那不二法門就是處於有互愛關係的生活。心理治療師特勒芙指出:一夫一妻制對人有好處,和相同伴侶定期做愛…如每週一次,會延長女性生理週期的黃體期,讓她更健康、增強她的免疫力,固定性伴侶是很有好處的。然而性是愛情中最脆弱的部分,所幸近來研究結果顯示,愛侶認為婚姻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友誼與溝通,而性愛則遠遠落後排名第八。

     而溝通如何影響婚姻關係?心理學家卡瑞博士利用科學儀器與夫妻進行15分鐘的訪談,以此預測他們在未來6年間是否會宣告仳離,她透過結合夫妻的生理資料及傳統分析技巧,並以電子儀器記錄及監測他們整體的心理與生理反應,包括以心電圖監測夫妻的心跳,用皮膚偵測器測量夫妻的流汗狀況,並用呼吸偵測器偵測呼吸深度,也在指尖和耳朵上裝上偵測器偵測血流速度﹑脈搏與面部表情,結果發現不受文化限制放諸四海皆準的結論:預測離婚最重要的變數是…鄙視,鄙視的情緒特別容易透過面部表情呈現出來,當人們聽伴侶說話時會若出現左側嘴角上揚,臉頰上出現酒窩,並伴隨著翻白眼,這樣的表情傳達出鄙視、痛苦等情緒,儘管原因不明,但夫妻在談話時這種表情出現次數越頻繁,他們對伴侶的不耐也會越來越強烈,離婚的機率也更高。

     總而言之,愛情並非突然降臨在人類世界中,大腦的演化與神經化學的運作讓人類得以相愛與專一,但人類的高度進化也隱藏著讓婚姻出現裂痕的危機,愛情關係是分是和,要好要壞,演化與大腦神經系統都已經為我們做了準備,最後的關鍵也許就在我們的抉擇與意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angsir100 的頭像
    yangsir100

    楊明磊

    yangsir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